澄迈县第二小学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学校和家庭这两个“教育者”必须志同道合、行动一致,共同负责起对孩子的教育任务,这样才能让孩子得以全面、健康地成长。
要实现“两个教育者”的教育同步实施,以达到共同促进孩子成长之目的,必须加强家校间的经常性沟通,实现无缝对接的合作。
长期以来,家校间的沟通联系渠道就是家长会、家长培训课、电话和家访等形式。这些形式可以起到家校沟通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家校沟通的渠道不够丰富,效益不高,特别是不符合与时俱进的教育变革格局。随着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在手机短信基础上的“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沟通方式与平台登上了家校交流合作的舞台。
2015年春季,我校便建立起家校合作“微信平台”,班班建立了家校交流“微信群”。“微信平台”的开通和“微信群”的建立,开启了新的家校共建教育模式。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沟通,不再受时间、地点等的限制,沟通交流更为及时,时效性明显增强。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成立机构,总体规划
我们成立了以王日福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微信平台领导机构”,政教处王茀燎主任负责管理、监督、收集材料与统计,班主任作为班级群的群主,建立起了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家长为一体的微信群。
二、搭建平台,完善群落
我校的微信群落分“班主任群”和“班级群”。第一级是“班主任群”,以政教处主任为群主,各班主任、家长学校领导机构成员为群众,共同研究家庭教育问题,分析家庭教育难题,推荐家庭教育优秀文章,交流分享。科任老师、家长、学校领导的作用是监督指导。第二级是“班级群”,以各班主任为群主,班级科任老师、班级学生家长为群众,重在及时反馈学生在校外情况和学校要求,交流家庭教育经验,推荐转发家庭教育方面的优秀文章。
我校现有37个班级,建立了37个班级“微信群”,建群率100%。全校1912名学生,班级群成员达到1600多,入群率接近85%,有的别班学生父母双双入群,如一(2)班群,成有80多人。
三、健全制度,明确要求
(一)对班主任、科任教师的要求
1、开学伊始,要建立微信并打印二维码给家长,方便家长入群。
2、每天在微信群上传家庭作业,让家长知情,方便家长检查督促子女完成学业。
3、不准在微信群中向家长发布广告或与教育学习无关的内容。
4、及时转发有关教育的重要政策法规、校园动态、班级动态。
5、耐心回答和解释家长、学生的疑问,交流有关教育的问题。
6、在规定时间(早、中、晚)必须刷看班级微信一次。
7、班主任每周至少发送一篇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
一(2)班主任王海英老师充分利用微信指导家庭教育,上学期她给家长转发了16篇家教文章,本学期开学后3周又提供了《开学,父母为孩子做的25件事》、《儿童应有的习惯和技能一览表》、《一个好爸爸等到于200个老师》、《总有一些父母,爱做孩子的“职业差评老师”》、《农民父亲,女儿清华,儿子北大,只因他做了这件事》等5篇家教文章。
(二)对家长的要求
1、每天早、中、晚刷看班级微信1次,及时阅读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了解校园、班级动态。
2、不准在微信群中发布广告或与教育学习无关的内容。
3、积极参与讨论或发表、交流有关教育方面的问题。
4、及时上传子女在家的生活、学习动态,方便老师因材施教,。
5、向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提出教育孩子的合理建议。
四、新桥梁 新功能 新效应
建立微信平台,开通班级微信,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架设了新的桥梁。借助微信的优势,开拓微信功能,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了新的效应。
提高了学生的作业质量。作业,是学生每天必修的功课,教师除了在教室告诉学生要完成哪些作业外,还通过现代通讯工具将作业发布在微信平台上。这样做,强化了告知和提醒功能,有利于家长和教师共同监督学生按时按质保量地完成作业,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增强了家长对学校的认同。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学校的教育情况和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老师们利用微信这个平台,晒上孩子的各种活动照片,供家长随时了解,一睹为快,分享精彩。微信,及时展示班级学习成果,秀出孩子的各种才艺,家长们纷纷呼应回应,参与点赞,微信交流热火朝天。如孩子上学第一天,学校班级各群把孩子们上第一节课的情景照片发送到群上,解除了家长的焦虑,群落里是一片叫好声。
促进了教育方法改进。微信交流,学校对于教师与家长来说,不再是居高临下发指令,而是平等的合作交互。在群里,家长们可以分享教育心得,共论教育话题;家长的合理诉求,校方也会用心倾听,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如上一届六(3)班的李楠同学,她母亲在微信中告诉老师说,她女儿有爱看书写作的习惯,建议老师对她的孩子偏重写作指导。于是,该班老师便根据孩子的特点精心辅导,结果,她的写作水平大有进步,她写的童话故事获全国冰心青少年文学大赛金奖,还到北京参加颁奖大会呢!微信平台使老师和家长、学生都受益匪浅,受到家长的一致赞许。
激发了家长的教育共鸣。家长也和孩子一样,对新学校新学期充满着陌生和好奇。当老师们将精心布置的教室环境展示给家长看时,当老师们将自己新学期的奋斗目标呈现给家长看时,家长们从孩子灿烂如朝阳的笑容中,从那一幅幅整洁的教室布置照片中,直接触摸到老师们对工作的努力与奋进,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爱心与引领,见证着老师那一份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文字有温度,照片有温度,家长的心里暖暖的!
家长成了学校热心助教。家长是学校教育孩子的最佳同盟。过去,由于交流方式的单一,家庭对学校教育的隔膜,造成教育的和谐度较低。现今的家长,对孩子的期许不一。由于经历不一,成就有异,对教育的理解差异,有的认为如今社会有钱就有一切,读书无用;有的认为教育是学校单方面的事,自己太忙没空管……教育孩子,光靠学校靠老师的力量,势单力薄,必须要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与教育水平,形成合力,这样教育起孩子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周向家长推荐一篇有关家教的文章给家长阅读。
如:开学初,我们通过微信平台,给家长发去《开学,父母为孩子做的25件事》《家庭教育通知》《父母是有“有效期”的,错过就没有机会了》《班主任教育感想》等一系列家庭教育文章,与家长一起共同学习。收到很好的效果。
不少在外地打工的家长通过微信平台阅读家教资料,提高了认识,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二(1)班的蔡寒州的母亲宋梅燕在海口打工,对孩子学习不闻不问,读了班主任转发的家教资料后,增强了教育孩子的责任感,经常过问孩子的学习,并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互相配合教育孩子,孩子的学习自觉性提高了,学习成绩从原来的60多分提高到90多分,宋梅燕逢人就说微信让她提高了对家教的认识,微信让她懂得了家教的方式方法,微信使她的孩子进步了。
教师的素养能力不断提升。在微信中,老师注意自己的措辞,多用“共勉”“分享”“让我们一起努力”“这方面我做得还不够,反思中”……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不给人以居高临下的理论说教感觉,本着自己也是家长的角色去引导反思、学习,让自己以朋友的身份一起来和家长分享、努力、加油。按照学校就微信群提出的要求,我们的老师也写出了很多精彩的美文与家长朋友分享:萧愚《一生的基础在于小学时的阅读》《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两个字:习惯》,薛瑞萍《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激励、赏识的奇迹》……
总之,我们借助每天的微信传递正能量,变“一人说”为“大家说”,变简单交流为共同学习。通过学习交流,思维火花得到碰撞,彼此观念得到更新,教育方法得到交融,孩子教育也越发地畅通起来。与其说,在小小的微信天地中,我们带着家长一起成长,还不如说,家长领着我们一路前行!他们的关注,促我们进步;他们的点赞,给我们动力。因为在我们的教育路上有他们的默默陪伴,我们的教育梦才能在微信中编织得更大更美!
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家校沟通的方式,在某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是,它也有短板。比如,并不是所有家长都使用智能手机或者都会天天上网。所以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还不能丢弃。毕竟,教育是人和人的合作,在使用班级微信的同时,作为班主任,还要坚持每学期至少和每位家长面谈一次,不能因有“网络”不见“人”;同时继续利用电话、短信、纸质通知、家校联系卡等方式,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和家长做好家校沟通。
时代不断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我们将本着教育初心,砥砺前行,继续探讨家校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把家校教育的水平效果不断推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