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市阳江镇关工委主任 莫宏林
阳江镇地处琼海市西南70华里的丘陵山区,与万宁市、琼中县和国营东岭、东平、东太农场毗邻接壤,是“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发源地、根据地,是琼崖工农领袖王文明的故乡,是举世闻名的红色娘子军诞生地。近年来,阳江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对老区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用红色文化影响革命老区下一代,帮助教育他们健康成长,为老区的发展和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多次被评为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
一、修复革命遗址,创建教育基地,构筑青少年接受教育的平台
阳江镇辖区内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历史资源,在“关工委”的发动和当地老百姓的协助下,镇里先后对一大批革命遗址遗迹进行了整理和修复。目前,已修复的遗址有10个,已立碑的遗址13处,修复完善了白水磉村中共琼崖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会址、阳江革命斗争史陈列馆(已被命名为琼海市廉政教育示范基地)、革命烈士纪念园、三乐塘红色娘子军操练场地、土地岭村琼崖高级列宁学校旧址以及王文明故居等历史遗址。
“关工委”成立之初,在镇委镇政府关心和帮助下,在阳江墟中心成立了关工委的活动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先后投入120万元,在基地中建设“关工委”办公室、门球场、健身场等,并购置了图书以及文娱、体育健身等器具。在成立工作活动基地的基础上,“关工委”不遗余力四处筹集资金,又在活动基地内创建了“阳江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已在基地中建设四大教育项目,即一座高大雄伟的解放阳江“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座纪念亭、两堵阳江解放“420位革命烈士芳名墙”以及一尊7.1米高的“红色娘子军群雕”。
革命遗址是革命斗争历史留下的时代痕迹,凝聚着深刻的历史内涵,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阳江人为推翻封建剥削与压迫抛头颅、洒热血,作出了巨大贡献。关工委组织修复阳江老区革命遗址,对于缅怀革命先烈、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信念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关工委活动阵地建设,不仅解决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问题,而且为关工委开展工作搭建了良好平台。
二、整合红色资源,挖掘教育素材,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核心价值观
阳江镇在琼崖革命战争时期有着辉煌历史,是琼崖第一届特委、琼苏第一届苏维埃政府诞生地,第一任特委书记、第一任琼苏政府主席王文明诞生地,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第一次由讨逆革命军转为工农革命军和工农红军的会议召开地,第一部“土地法”制定并颁布地,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召开地……一直以来,镇关工委根据山区乡村分散的实际情况,针对新时期青少年的年龄特点,结合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从四个方面突出抓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
一是树碑更名,引导青少年以史为豪。关工委依靠各基层组织,动员广大青少年,将当地的历史遗址加以保护,同时,还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支持,对这些旧址遗址树碑立传,以此命名。如将益良村小学命名为王文明实验小学、阳江中学改名为王文明中学,红色娘子军诞生地的村庄学校改为苏区小学、红色小学等。2010年,经关工委与有关部门协调,阳江中心小学正式命名为红军小学。
二是编写教材,引导青少年牢记历史。充分发挥“五老”作用,组织老干部、老红军、老教师等同志,根据老区革命历史编撰《阳江镇革命斗争史》、《红色母亲》、《红色娘子军画册》、《红色娘子军传》,制作电视宣教片等,还结合革命历史,编撰《阳江镇中小学生读物》。此外,还在各中小学成立“家长学校”,将《爱国主义教育史书》和《家教读物》,当做青少年的必修课,始终不渝地抓好教育。
三是组织活动,引导青少年以史励志。每到清明节,“关工委”都组织各校师生到教育基地瞻仰、悼念革命先烈,敬献花圈,寄予哀思。每年的“五一”、“五四”、“七一”等节日,都有计划地组织各校师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行活动,由“革命传统教育组”的同志或娘子军老战士分别向青少年学生讲述革命斗争史以及王文明烈士等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革命先辈的优良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这些活动让广大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深刻认识革命先烈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对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至目前,全镇中小学生先后撰写了3万多篇爱国主义教育心得笔记和体会文章。此外,“关工委德育报告组”还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对象的需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展法制教育、戒毒教育、读书兴国教育、形势教育、安全教育等活动,全方位地搞好关心下一代的思想品德教育。如在“学习雷锋月”里,德育报告组就到各单位开展“学雷锋做好事”、“钉子精神放光辉”等教育活动。又如2010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9周年,海南解放60周年,“爱国主义报告团”就到各单位向青少年开展“创先争优、争当祖国栋梁之才”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同时,关工委还组织了一个农业科技教育团,根据当地农民橡胶、槟榔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管理各方面的需要,深入各村向青年农民传授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弘扬红色文化,坚持寓教于乐,打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氛围环境
为弘扬红色文化、熏陶青少年道德情操,每年“七一”,关工委都发动和组织青年党员、团员、少先队到中共琼崖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会址、阳江革命斗争史陈列馆、革命烈士纪念园、三乐塘红色娘子军练操场地、土地岭村琼崖高级列宁学校旧址、王文明故居等革命遗址参观学习,回顾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关工委的带动和提倡下,全镇红色历史文化建设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得益彰,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建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一是由退休教师王德光、王祖东等组建体育活动队伍。紧紧结合老区红色文化,在各乡村创建“农民体育俱乐部”,组建阳江镇篮球、排球、柔力球、乒乓球等体育队伍,这些队伍的产生,促使全镇逐步建成了包括17所中小学和15个村委会共42个不同档次的篮、排球灯光球场。在浓烈的红色文体活动的氛围下,阳江镇从2001年起每年都举行一次由镇际到省际的“红色娘子军杯”男子篮球赛,并于2005年,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运动先进镇”。
二是由退休教师王锦斋等组建阳江镇“红色娘子军故乡艺术队”、“八音队”。这两支文艺队经常下到各乡村、学校进行表演,不但丰富了城乡青少年文化娱乐生活,在全镇青少年中还培育了一批文化文艺爱好者,为青少年有所向、有所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是以关工委副主任王德光为主的“幼教队伍”,专门抓好全镇的启蒙教育工作。这支队伍除切实抓好全镇各学校的幼儿园外,还特别从海口宋庆龄学校招人才、引资金,在阳江镇创建了一所上档次的全日制“红色幼儿园”。此举大大提升了本镇幼儿教育水平,解决了广大农村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愁”问题。
四是镇关工委根据城乡青少年的年龄、个性特点,结合老区革命红色优良传统,采取正面的教育方式。如对吸毒青少年,关工委在采取“一帮一”帮教的基础上,又配合镇委、镇政府在镇府大院内创办“革命老区戒毒学校”,在镇企业经济园创办“红色老区戒毒经济实体”,让这些不慎失足的青少年在与干部的接触、交谈中感化自己,在革命先辈们的事迹熏陶中,在经济实体的体验中,在温馨的戒毒环境中,真正远离毒品,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至今,有近20名吸毒青少年走出了毒品的魔窟。
一个并无“实权”的关工委,一群两鬓苍苍不辞辛劳的“老同志”,却乐于为下一代健康成长办实事,善于帮助弱势群体解难题,成为党委、政府决策的得力顾问,使全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的和谐平安与稳定,为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增光添彩。“老少共谱和谐曲,文明花开夕阳红”,我们有理由、有信心相信,由镇关工委亲手浇灌的精神文明建设之花,将更加绚丽地绽放在阳江老区这片沃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