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昌县向阳小学校长 黎彩霞
中国是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悠久的文明历史、厚重的礼仪文化,我们该如何将之传承下去,这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搞好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不仅可以影响一代人的素质,甚至影响整个社会,乃至整个民族的命运。今天,我荣幸地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这一话题。下面我就个人经历、见闻感悟并结合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具体做法及其一些实际情况,谈谈我校是如何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将文明之花根植于孩子们心间,使之生长、绽放的。
一、将校园变成文明的沃土
提起当今孩子的素质修养,许多人都会忍不住摇头。认为优越生活条件下的青少年较为自私冷漠、野蛮霸气、缺乏教养。有的老师也对此感慨地说:“现在的学生一点礼貌也没有,见到老师从不主动打招呼。”事实果真如此吗?为此我留心观察,并做了调查:到各教学班中调查平时能主动与老师打招呼的同学到底有多少人?请这样的同学举手时,确实只有一小部分同学举起小手,当时看到这种情景,心凉了半截。可是还是忍不住又问了一句:“为什么你们不愿意跟老师打招呼呢?”这句话就像是一枚炸弹,在教室炸开了锅。同学们纷纷抢着发言,有的说:“一些老师我不认识,所以不打招呼。”有的说:“我每次笑着叫‘老师好’时,很多老师都不理我。”“对,很多老师都特别骄傲,根本不想跟我们说话。”……面对同学们受委屈而又无奈的表情,我沉默了,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我想很多时候学生出现了问题,还是得从我们教师自身言行反思一下。当学生热情地与我们打招呼时,我们是无暇顾及,还是不屑一顾呢?许多老师们总是淡然处之,表现冷漠,这无疑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了学生的热情。要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从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提高师德修养,转变教师的行为入手。于是我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将“打招呼”这个事例做为切入点与老师交流讨论。最后大家都达成共识:教师的行为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我们应该平等、友好、热忱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自觉地尊重每一位学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注意在一些生活细节上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关注细节、研究细节、善待细节,小心翼翼地去触及那些稚嫩的心灵,我们才能将教育做到极致。正如“打招呼”虽然是小事,做好了就能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走进学生的内心。对此,我当时看到老师们对我的看法时而赞许地点头,时而低头深思,我想他们应该是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漠视给学生们带来了多大的影响。于是我及时地对老师提出要求,希望每位教师都要举止端庄,语言文明,同事间见面互打招呼,以身作则,并能尊重学生,积极回应学生的招呼。之后的时间里,我发现学校里招呼声多起来了,到处充满了亲切的问候及可爱的笑容,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温馨。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乘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做文明学生,做合格小公民”“我的队礼最标准”“唱响国歌、队歌”“文明礼仪示范班”“文明礼仪之星”等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文明礼仪取得明显的效果,相应地组织一些评比活动,评比内容涉及到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礼仪养成教育等,其中示范班及文明之星的评比具体内容则包括了课堂礼仪、卫生礼仪、穿着仪表、礼貌用语、“两操”、行为习惯等。我们做到了每日有检查登记,每周有小结,每月有表彰。这样就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有进步,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新风尚。同时我们还利用校会、主题班队会、广播、黑板报、专栏等广泛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创设浓郁的教育氛围。我校还决定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校本课程主科目来开发,共分低、中、高年级三个阶段教材,确定了以“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为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教育。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校园里的文明风气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二、将家庭建成文明的基地
当我为学校的文明新气象感到欣慰之时,一位家长的一席话却让我冷静了下来。她说:“校长,你们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开展得还是颇有成效的。我的孩子来到学校能主动地和老师问好了,不乱扔垃圾了,在学校的表现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在家表现却截然不同,他的小房间乱成一团从来不自己收拾,客人来了也不打招呼。”听完这话,我反思了许久:为什么在校表现良好的学生回到了家里却大变了呢?难道是我们的教育失败了吗?我想不是的,也许由于受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文明举止才会表现出了时好时差的情况。有的学生明明知道礼仪规范的具体要求,就是不能很好地去践行,加上回家后常规训练的松懈,学生行为表现产生反复的特点就不足为奇了。
我意识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除了接受学校的教育外,父母的影响则是最持久、最直接、最有效的。前苏联一位著名教育家说:“孩子是父母一步一步地引入社会的,希望我们的父母应努力用自己的模范言行,为孩子编写一部出色的教科书,一部让孩子可以引以为骄傲的教科书。”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就要先提高家长的文明素养。为深入地开展文明教育活动,当务之急是把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将文明教育真正渗透于孩子们的内心,文明才能在孩子心间扎根。所以我特意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召开了一次家长会,当然不是说理施教,而是与家长们拉家常,聊孩子的学习兴趣、性格特点及其在校或在家的表现等。我正是以聊天、讲故事的方式让家长认识到文明教育不单是学校的事,更是每个父母,每个社会人所应该做的事。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身体力行,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应该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以高雅的趣味,文明的举止,使孩子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和教育。家长会结束后,我发现每次会后都留下的矿泉水瓶、烟头等杂物这次却不见了踪影。正是这一小细节的发现,令我兴奋不已,因为我看到了家长们文明意识的增强,行为习惯的改变,我也相信孩子们在他们的教育影响下,文明修养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让社会见证文明的传承
为更好地巩固文明教育成果,让文明在孩子们心间健康生长,我们又相继举行了“文明礼仪我传递”“争做环保小卫士”“孝亲敬老”等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组织学生打扫街道,清理卫生死角,给我们街道换上新装,鼓励学生走上街头,将文明礼仪传递,走进敬老院,为那里的老人们送去关心与问候……学生们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心灵得到浸润,思想得到升华,收益良多。
如今,每当走进校园,看到一个个穿戴整齐的同学从我身边经过,听到一声声“老师早”“老师好”的问候声从我耳边传来,我回应着,心里涌起一种说不出的快乐。下课了,同学们一个个地走出教室,不打不闹不奔跑;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不挤不跑跳,偶尔也会有听见“对不起,没关系”的说话声。操场上欢歌笑语,一阵风吹过,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飞来了一个塑料袋,一个同学看见了,弯腰捡起了塑料袋,一路小跑把塑料袋放进了垃圾筐……校门口,一位孩子正为前来接自己的妈妈擦拭去衣服上的灰尘;马路上,同学们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汽车上,自觉给老人让座……看到这一幅幅画面,我心里不禁会想:此刻还有谁会说现在的“孩子骄蛮霸道”、“文明观念淡薄,我国悠久的文明礼仪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呢?”眼前那一个个可爱的孩子,不正是一朵朵绽放的文明之花吗!看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我仿佛看到了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的心中充满了幸福感,愿文明之花能开在每一个人的心间……